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。其核心研发团队由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伊利亚·苏茨克弗(Ilya Sutskever)领衔,其他重要贡献者包括前特斯拉AI总监安德烈·卡帕西(Andrej Karpathy)等技术专家。作为GPT-3.5/GPT-4架构的重要应用,ChatGPT的诞生凝聚了OpenAI数百名研究人员、工程师的集体智慧,创始人团队中的萨姆·奥尔特曼(Sam Altman)、埃隆·马斯克(早期参与者)等人也为项目提供了战略支持。这款革命性AI产品的成功既依赖于顶尖个体的技术创新,更是OpenAI多年持续投入大模型研究的成果体现。
你可能已经用过ChatGPT了——它能写诗、编代码、回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,但你想过吗,这款能和你聊天的神奇AI背后站着哪些人?这些创造者们的故事,或许比ChatGPT本身更有意思,我们就来聊聊这些"幕后黑手"。
OpenAI:天才们的聚集地
提到ChatGPT的作者,就不得不先说它的"东家"OpenAI,这家公司可不是随随便便几个人凑在一起捣鼓出来的,2015年,硅谷科技圈发生了一件大事:埃隆·马斯克(就是造特斯拉和SpaceX那位)、山姆·阿尔特曼(当时Y Combinator的总裁)和其他几位科技大佬共同创办了OpenAI。
当初的想法很纯粹: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有益,听起来挺高尚的对吧?但你可能不知道,OpenAI最开始是个非营利组织,直到2019年才转型为"有限营利"公司,这就好比一个公益机构突然说要赚钱了,当时可没少引起争议。
OpenAI的核心团队里藏龙卧虎,山姆·阿尔特曼现在是CEO,这位36岁就当上Y Combinator总裁的天才少年,在硅谷可是个传奇人物,而首席科学家伊利亚·苏茨克弗(Ilya Sutskever)更是个狠角色——他是深度学习教父杰弗里·辛顿的学生,在谷歌大脑工作过,可以说是AI领域的顶级专家。
ChatGPT的核心开发团队
但OpenAI毕竟是个大团队,真正把ChatGPT从概念变成产品的是一群不那么知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,他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?简单说,就是让AI变得更聪明、更有用、更安全。
格雷格·布罗克曼(Greg Brockman)是OpenAI的总裁兼联合创始人,这位前Stripe的CTO负责协调整个技术团队,有意思的是,他大学读的是数学和计算机,后来却辍学了——看来名校文凭对天才来说确实不太重要。
真正写代码的那群人里,有个叫约翰·舒尔曼(John Schulman)的研究员特别值得一提,他主导开发了ChatGPT使用的强化学习算法RLHF(人类反馈强化学习),说白了,就是教会AI从人类的评价中学习,这个技术有多重要?它让ChatGPT不再是个只会背书的"书呆子",而能理解人类的偏好。
还有一位中国面孔——李飞飞教授的学生、OpenAI研究科学家张潼(Tong Zhang),虽然他不直接参与ChatGPT开发,但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贡献为整个项目奠定了基础。
从GPT-3到ChatGPT:一场意外爆红
你可能不知道,ChatGPT的成功多少有些"意外",在它之前,OpenAI已经发布了GPT-3,那个能写文章、编代码的AI,但GPT-3像个高冷的天才——厉害是厉害,但用起来门槛太高。
2022年11月,OpenAI推出了基于GPT-3.5的ChatGPT,重点是加了聊天界面,这一加不得了,用户突然发现:原来AI可以这么平易近人!两个月内,月活用户突破1亿,创下了互联网产品增长的最快纪录。
这背后有个关键人物:米拉·穆拉蒂(Mira Murati),OpenAI的首席技术官,这位女工程师主导了产品化过程,把艰深的技术变成了普通人也能用的工具,她用了一个简单的策略:让AI说人话,听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——这需要平衡技术能力与用户体验,稍有不慎就会让AI变得要么太蠢,要么太危险。
AI安全:那些你看不见的战斗
ChatGPT能这么火,除了技术厉害,还有个重要原因:它比大多数AI都"安全",这不是偶然的,而是OpenAI内部一群"AI安全研究员"日夜工作的结果。
简·莱克(Jan Leike)就是其中一位,他的工作听起来有点科幻:防止AI产生危险或偏见的内容,怎么让ChatGPT不教人做炸弹?怎么避免它说出种族歧视的话?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,是无数个小时的调整和测试。
还有个更棘手的问题:AI说谎怎么办?达里奥·阿莫代(Dario Amodei,后来创立了Anthropic)曾经在OpenAI负责这项工作,他提出的方案是让AI承认自己的不确定性——所以你经常会看到ChatGPT说"据我所知"、"我不确定"这样的话。
竞争对手与出走者
有意思的是,ChatGPT的一些"作者"现在已经不在OpenAI了,前面提到的达里奥·阿莫代带着几个核心成员出走,创立了Anthropic,开发了Claude AI,理由是他们对OpenAI的商业化方向不满,认为太冒险了。
而埃隆·马斯克早在2018年就退出了OpenAI董事会,后来还一度批评OpenAI"背离初心",讽刺的是,他现在自己也成立了xAI,要开发竞品Grok,科技大佬们的爱恨情仇,简直比肥皂剧还精彩。
ChatGPT将去向何方?
现在的ChatGPT已经进化到GPT-4版本,能力更强了,但它的创造者们面临新挑战:如何让AI真正理解世界,而不仅仅是模仿文字?如何防止滥用?如何在商业化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?
OpenAI最近的人事变动也耐人寻味,山姆·阿尔特曼曾经短暂离开又回归,这背后反映的是AI行业发展中的深层矛盾: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的拉扯。
说到底,ChatGPT不是凭空出现的魔法,而是一群聪明人十几年如一日工作的成果,他们中有理想主义者,有技术极客,也有商业高手,正是这些人的碰撞与合作,才造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AI聊天机器人。
下次当你和ChatGPT聊天时,不妨想想屏幕那端看不见的创造者们,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:任何技术革命背后,都是人的故事——有梦想,有争执,有妥协,也有突破,而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